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阿拉伯语Islam的音译,“伊斯兰”原义为“顺从”,指顺从安拉意志的宗教。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并在阿拉伯半岛开始传播。其基本教义是信仰安拉为宇宙“独一无偶”、“至高无上”的主宰,严格要求穆斯林顺从安拉的意志...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461)
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阿拉伯语Qadim的音译。原意为“古老”、“陈旧”,衍义为“老教”。自称“老派”。产生于明末清初。该教派严格遵奉伊斯兰教固有的基本信仰、礼仪和习俗。在组织上,以清真寺为中心,实行各自独立、互不隶属的教坊制。掌...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243)
16世纪伊斯兰教在中亚占统治地位的纳格什班迪教团中衍生出来的主导支派之一。1542年,纳格什班迪教团第五代教主玛哈图木·阿杂木死后,其子嗣为争夺教主继承权发生分裂,长子穆罕默德·伊敏(尊号依禅卡朗,“卡朗”意为“大”)因享有合法继承...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454)
新疆喀什噶尔和卓家族伊斯哈克系领导的宗教政治派别。与白山派相对立而有此称(详见“白山派” )。该派在南疆和卓统治时期(1682—1759)先曾在反对白山派独裁斗争中,借助叶尔羌王室残余势力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部分部落支持分治南疆,管...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283)
新疆喀什噶尔和卓家族分裂形成的伊斯兰教宗教政治派别。喀什噶尔和卓家族先祖玛哈图木·阿杂木于16世纪中叶死后留有13个儿子。其长子伊禅卡朗与弟伊斯哈克吾力因争夺教主继承权分立门户,在中亚马维阑纳儿(河中地区)形成对立的两派。16世...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692)
塔吉克族宗教指南。9世纪时伊斯玛仪派思想家纳赛尔·霍斯拉吾著。按塔吉克人习俗...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99)
塔吉克族抒事诗。6卷。诗中采用大量生动的塔吉克神话传说和...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75)
新疆伊斯兰教经典之一,阿布杜拉赫曼·加米著于1476—1477年。原文为波斯文,是着重介...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09)
阿拉伯语Allah的音译,伊斯兰教的造物主。我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又称为“真主”或“真宰”。“安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神...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46)
通行波斯语的穆斯林对“安拉”的称呼。在...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50)
波斯语Paighambar的元代音译。又译癖颜八儿、别谙拔尔,意为先知、天使,伊斯兰...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04)
指伊斯兰教托钵僧。语源于波斯语derwish的音译,意为乞讨者。多...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83)
伊斯兰教法官称号。语源自阿拉伯语Gadi。又称哈的大师。元代入居中国各地的伊斯兰教徒聚居地都设有哈的,许依本俗...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42)
伊斯兰教教长称号。语源于...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44)
元代中国伊斯兰教对掌教的尊称。亦称“大师”或...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59)
亦作大石马。元代对伊斯兰教教士的通称。宋代又译打厮蛮。源于波斯语Danishmand,意为“具有知识者”、“学者...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38)
见“回回大师”。...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2)
阿拉伯文Saiyid的音译,意为“首领”、“主人”、“先...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70)
波斯文Khwaja的音译,亦译“和加”、“火者”、“华哲”、“霍加”,原意为“主人”,也有“显贵”或“富有者”的...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39)
波斯文Ishan的音译。原系波斯语复数第三人称代词,经中亚操突厥语诸民族吸收后演变为对权势者...
[详细]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
字数(115)